欢迎来到武汉多安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的多安气体报警设备网站!

多安电子

联系
咨询电话 : 4000-916-980   027-88075868 多安总站 智能家居 安防工程 消防工程 气体检测
多安新闻分类 分类导航
多安电子 最新报道 
多安电子 行业新闻 
多安电子 公司新闻 
多安电子 产品知识 
多安电子 安防知识 
联系多安

         武汉多安电子
全国服务热线:4000-916-980
商务总机:027-88075868
24时技术支持:13871181269
邮 箱:yw@duoanw.com
传 真:027-88219678
QQ:250423782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下

点击查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上 详情


防护设备设施


3.1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连续实时监测并显示被测气体浓度,当达到设定报警值时可实时报警。按传感器数量划分,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分为单一式和复合式,按采样方式划分,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分为扩散式和泵吸式。

 


单一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内置单一传感器,只能检测一种气体。复合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内置多个传感器,可检测多种气体。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使用复合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利用被测气体自然扩散到达检测仪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因此无法进行远距离采样,一般适合作业人员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在作业过程中实时检测周边气体浓度。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采用一体化吸气泵或者外置吸气泵,通过采气管将远距离的气体吸入检测仪中进行检测。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


3-1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选用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时应注意的事项:


(1)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2006)的规定,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


(2)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每年至少检定或校准 1 次,量值准确方可使用。


(3)仪器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洁净空气下开机,确认“零点”正常后再进行检测;若数据异常,应先进行手动“调零”。


(4)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时,应确保采样泵、采样管处于完好状态。


(5)使用后,在洁净环境中待数据回归“零点”后关机。


3.2 呼吸防护用品


根据呼吸防护方法,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隔绝式和过滤式两大类。


3.2.1 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通过导气管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供佩戴者呼吸。常见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有长管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


1.长管呼吸器


长管呼吸器主要分为自吸式、连续送风式和高压送风式 3 种。自吸式长管呼吸器依靠佩戴者自主呼吸,克服过滤元件阻力,将清洁的空气吸进面罩内;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通过风机或空压机供气为佩戴者输送洁净空气;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通过压缩空气或高压气瓶供气为佩戴者提供洁净空气自吸式长管呼吸器使用时可能存在面罩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的情况,此时外部有毒有害气体会进入面罩内,因此有限空间作业时不能使用自吸式长管呼吸器,而应选用符合《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GB 6220—2009)的连续送风式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3-2 长管呼吸器分类


2.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使用者自带压缩空气源的一种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受气瓶气压和使用者呼吸量等因素影响,一般供气时间为 40 min 左右,主要用于应急救援或在危险性较高的作业环境内短时间作业使用,但不能在水下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符合《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2007)的规定。


3-3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


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是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帮助作业人员自主逃生使用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一般供气时间为 15 min 左右。


3-4 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前应确保其完好、可用。各呼吸器使用前检查要点见表 3-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引定期清洗和消毒,不用时应存放于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3.2.2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能把使用者从作业环境吸入的气体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去除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常见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有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在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时应充分考虑其局限性,主要有: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不能在缺氧环境中使用;


现有的过滤元件不能防护全部有毒有害物质;


过滤元件容量有限,防护时间会随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升高而缩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甚至可能瞬时穿透过滤元件。


鉴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和有限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性,作业时不宜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若使用必须严格论证,充分考虑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确保所选用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与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相匹配,防护能力满足作业安全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护,确保使用人员安全。


3.3 坠落防护用品


有限空间作业常用的坠落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全身式安全带、速差自控器


3-5 坠落防护用品


1.全身式安全带


全身式安全带可在坠落者坠落时保持其正常体位,防止坠落者从安全带内滑脱,还能将冲击力平均分散到整个躯干部分,减少对坠落者的身体伤害。全身式安全带应在制造商规定的期限内使用,一般不超过 5 年,如发生坠落事故或有影响安全性能的损伤,则应立即更换;使用环境特别恶劣或者使用格外频繁的,应适当缩短全身式安全带的使用期限。


2.速差自控器


速差自控器又称速差器、防坠器等,使用时安装在挂点上,通过装有可伸缩长度的绳(带)串联在系带和挂点之间,在坠落发生时因速度变化引发制动从而对坠落者进行防护。


3.安全绳


安全绳是在安全带中连接系带与挂点的绳(带),一般与缓冲器配合使用,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


4.三脚架


三脚架作为一种移动式挂点装置广泛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垂直方向)中,特别是三脚架与绞盘、速差自控器、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等配合使用,可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坠落防护和事故应急救援。


3.4 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头部受到伤害,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应在产品的有效期内使用,受到较大冲击后,无论是否发现帽壳有明显的断裂纹或变形,都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


3-6 个体防护设备


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鞋等个体防护用品。例如,易燃易爆环境,应配备防静电服、防静电鞋;涉水作业环境,应配备防水服、防水胶鞋;有限空间作业时可能接触酸碱等腐蚀性化学品的,应配备防酸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3.5 安全器具


3.5.1 通风设备


移动式风机是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的设备,通常有送风和排风 2 种通风方式。使用时应注意:


(1)移动式风机应与风管配合使用。


(2)使用前应检查风管有无破损,风机叶片是否完好,电线有无裸露,插头有无松动,风机能否正常运转。


3-7 移动式送风机和风管


3.5.2 照明设备


当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应使用照明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常用的照明设备有头灯、手电等。使用前应检查照明设备的电池电量,保证作业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有限空间内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24 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12 V。


3-8 照明设备


3.5.3 通讯设备


当作业现场无法通过目视、喊话等方式进行沟通时,应使用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便于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


3.5.4 围挡设备和警示设施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常用的围挡设备如 3-10 所示,常用的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如 3-11 所示。

 


3-11 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警示牌


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


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


4.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在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辨识有限空间并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辨识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安全风险,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等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样式可参照表 4-1。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以提醒人员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开展相关人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位应妥善保存培训相关材料。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熟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方法、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自救和互救知识等。


5.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配备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和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单位应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建立设备台账,负责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检定和校准等工作,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6.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辨识可能的安全风险,明确救援工作分工及职责、现场处置程序等,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 第 2 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 1 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至少每半年组织 1 次演练。


7.加强有限空间发包作业管理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的,承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即应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发包单位对发包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发包单位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承包单位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4.2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风险防控


有限空间作业各阶段风险防控关键要素如 4-1 所示。


4.2.1 作业审批


1.制定作业方案


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


2.明确人员职责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根据工作实际,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以为同一人。相关人员主要安全职责见表 4-2。

 


3.作业审批


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审批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制定作业方案、是否配备经过专项安全培训的人员、是否配备满足作业安全需要的设备设施等。审批负责人应在审批单上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4.2.2 作业准备


1.安全交底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设备检查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3.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围挡,封闭作业区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4-2 作业现场围挡


占道作业的,应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夜间作业的,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应设置警示灯,人员应穿着高可视警示服。


4-3 占道、夜间作业安全警示


4.打开进出口


作业人员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如 4-4 所示。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防爆措施;若受进出口周边区域限制,作业人员开启时可能接触有限空间内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4-4 打开有限空间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


5.安全隔离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 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6.清除置换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7.初始气体检测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方向进行。垂直方向的检测由上至下,至少进行上、中、下三点检测,水平方向的检测由近至远,至少进行进出口近端点和远端点两点检测。


4-5 垂直方向气体检测


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有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当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作业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时,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并在检测记录表上签字。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8.强制通风


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时应注意:


(1)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2)应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禁止使用纯氧通风。


(3)有限空间仅有 1 个进出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域底部进行送风。有限空间有 2 个或 2 个以上进出口、通风口时,应在临近作业人员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人员处进行排风,且出风口应远离有限空间进出口,防止有害气体循环进入有限空间。


(4)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9.再次检测


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一段时间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继续进行通风,并分可能造成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0.人员防护


气体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还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


4.2.3 安全作业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使用踏步、安全梯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前应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确保进出安全。


(2)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方案,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作业过程中与监护人员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


(3)传递物料时应稳妥、可靠,防止滑脱;起吊物料所用绳索、吊桶等必须牢固、可靠,避免吊物时突然损坏、物料掉落。


(4)应通过轮换作业等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人员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工作。


2.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


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监护检测;另一种是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


4-8 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气体浓度


除实时监测外,作业过程中还应持续进行通风。当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以及焊接等动火作业时,应持续进行机械通风。


3.作业监护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跟踪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与其保持信息沟通,发现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安全防护措施失效和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采取措施协助作业人员撤离。


(2)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异常情况紧急撤离有限空间


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1)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2)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用品失效。


(3)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4)监护人员或作业现场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5)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


4.2.4 作业完成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全部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进出口,解除本次作业前采取的隔离、封闭措施,恢复现场环境后安全撤离作业现场。


4.3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排查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定期开展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见表 4-4。

 


应急救援


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 80%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 50%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5.1 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1.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2)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2.进入式救援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实施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同时,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确保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若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5-1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


5.2 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应急救援装备是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照明工具、通讯设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有限空间进出及救援系统等。上述装备与此前介绍的作业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并无区别,发生事故后,作业配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应急救援装备要求时,可用于应急救援。


5.3 救援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在分析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


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或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人身安全;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 119 和 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受困人员脱离有限空间后,应迅速被转移至安全、空气新鲜处,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救护,以挽救人员生命,减轻伤害。

湖北燃气报警器    |   武汉煤气报警器   |   湖南天然气探测器   |   广东氨气报警器   |   广西酒精报警器   |   江苏油漆报警器
福建氯气报警器   |   安徽氢气报警器   |   江西一氧化碳报警器   |   上海天然气报警器
版权所有:武汉多安电子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0-916-980  商务总机:027-88075868
电子邮箱:yw@duoanw.com      后台管理      鄂ICP备10208837号-1  
鄂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7号
工商网监